第十六期香樟经济学Seminar(广州-深圳)在深圳大学成功举办
2019-07-02
1567次阅读

2019年6月22日(周六),第十六期香樟经济学Seminar(深圳)研讨会于深圳大学经济学院隆重举行,来自厦门大学、暨南大学、重庆大学、Ryerson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Guelph、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国内外著名学者齐聚深圳大学,各位学者将自己最近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报和讨论。会议于早晨8点20分正式开始,首先由深圳大学经济学院郑尊信院长致欢迎词。

本次会议共安排10篇论文进行交流。来自Ryerson University的宋菲教授汇报了《Working more for more and working more fore less: The effect of wage gains versus wage losses on labor supply》。这篇论文主要基于实验室实验研究劳动力市场中工资变化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更具体的,该文主要关注到底替代效应亦或收入效应起主导作用取决于劳动力报酬相对于初始参考值是增加还是减少。实验结果表明,当工资增加时,替代效应主导收入效应,人们会愿意更多地工作;当工资水平相对于先前经历的工资水平下降时,人们也愿意更多地工作;劳动力供给可能具有不同的形状,主要取决于所提供的工资和先前经历的工资对比。

暨南大学伯明翰学院的David Ong教授汇报了《Predicting Choice Averse and Choice Loving Behavior in a Quasi-field Experiment with Actual Shooers》。大量主要的实验研究试图证明,当人们面对许多选择时,会表现出选择厌恶行为(CAB),即主动选择的概率较低。然而,这些研究几乎都是通过一两个产品系列揭示了相互矛盾的结果。CAB的发现和选爱好行为(CLB)的发现相平衡,平衡效果为零。本文在一家大型超市的24个产品线上339个品种中,调查了1440名购物者的“喜欢”、“中立”、“不喜欢”和“试用”,建立消费者感知风险的估算器,进一步地,随机减少他们在货架上面对的品种后,记录购物者“经过”、“停下”和“购买”。正如研究中发现的,我们观察了CAB和CLB。减少品种的平均影响也是零。然而,我们表明感知风险预测CAB和CLB的概率和强度。研究结果基于对现实情况下的产品线和产品种类的观察,表明选择厌恶行为是一系列可预测结果的一部分。

University of Guelph的Bram Cadsby教授报告了《The “sales Agent” Problem: Effort/Leisure Allocation under Performance Pay as Behavior Towards Risk》。传统的委托代理模型通常假定风险暴露和努力程度不相关,该文在考虑线性激励合同下,研究由于不确定性引起的风险暴露是否影响销售代理人的努力。结果表明,按绩效薪酬支付的努力选择可能受相关财务风险(不确定性)的性质影响,同时,如果这种不确定性随努力的增加而增加,那么规避风险的人可能会为了减少风险而付出较少的努力,而风险偏好的人可能会为了追求巨大的收益而付出更多的努力。此外,研究结果还与实践相关,即任何基于佣金的工作都具有倍增性而非附加性风险。

广西科技大学的赖玥教授汇报了《经风险厌恶传导的贫困路径依赖与邻里贫困效应的微观形成机制:理论模型及田野实验的证据》。本文通过构建无限期望效用函数,研究经风险厌恶传导下贫困的路径依赖和邻里效应。研究结果显示,路径依赖对风险厌恶的影响是消极的;邻里效应对风险厌恶的影响也是消极的;风险厌恶对收入的影响同样是消极的。

重庆大学的蒲勇健教授汇报了《脑经济学的效率认知模型及其在行为经济学和有限理性博弈论中的应用》。本文基于“理性世界”、“有效感知”、加法规则、经济原则和幻化等六个“公设”,解释人类特有认知行为和人类知识体系特征。同时,利用效率认知模型解读现实经济行为,如“双曲贴现”、为什么计划经济存在投资饥渴症,存在产能过生、“赢家诅咒”现象以及损失厌恶情形等。

暨南大学的宋彦教授汇报了《Sophistication and Cautiousness in College Applications》。在中国各省将其大学录取机制从立即接受机制改为具有递延接受机制特征的新机制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主要研究录取机制的改革是否影响匹配结果以及对改革的学生福利影响几何。首先,数据并不支持改革不会影响理性学生的均衡结果这一假设。此外,在这种观察的推动下,该文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估计三种主要行为类型的分数以及学生的偏好来评估这些改革的学生福利。


西南财经大学的程瑶教授报告了《Strategy-proof mechanisms for multi-period house allocation problem》。在单周期房屋分配问题中,已经证明了个体理性、帕累托效率和策略证明机制的集合是非空的。然而,当分配问题是动态的时,就不可能找到这种机制。本文通过定义了一组更好的机制,即如果一个机制是策略证明的,并且总是为每个更好的问题生成一个单独的理性和帕累托效率分配,那么这个机制就是更好的。该文最后证明了最优机制集是非空的。

厦门大学的叶茂亮教授汇报了《教育对幸福感的影响分析:以中国义务教育法实施为证据》。本文主要研究教育对幸福感的总体影响,具体探究教育对幸福感的直接效应,即教育为人们带来知识、技能的属性对幸福感的影响;和教育对幸福感的间接效应,即教育的货币收益和非货币收益等对幸福感的影响。结果发现教育水平的提高能够带来幸福感的提升,教育的直接效应在统计上并不显著,而间接效应在统计上明显促进幸福感提升。

广州大学的樊纲治教授汇报了《家庭去杠杆视角下祝福负责与家庭创业——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的实证研究》。本文基于2015年和2017年CHFS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和工具变量法研究住房负债对家庭创业的影响,同时运用倾向分配和双重差分法研究还清住房负债对家庭创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住房负债、住房负债额度越高、住房负债与家庭总负债的比例越高的家庭选择创业的可能性更小;住房负债与家庭收入的比值越高、住房负债与家庭资产的比值越高,其家庭创业的可能性更低;还清负债之后,家庭的偏好风险的程度将会增加,从而促进家庭创业活动;住房负债增强了一套房家庭的流动性约束,降低其创业积极性,而对多套房家庭的创业决策并没有显著的作用;还清住房负债之后降低了一套房家庭的流动性,提高其创业的可能性,而对多套房家庭的创业决策并没有显著作用。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方涛教授汇报了《Where Did the Time GO? The Effects of China’s Two-Day Weekend Policy on Labour Supply, Household Work, and Leisure Activities》。本文主要研究中国周末双休政策对劳动力供应、家庭生产和休闲活动的影响。具体的,该文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采用双重差分方法估计了中国周末双休政策对公共和私营部门工薪阶层工作时间的影响。相对于不受政策变化影响的对照组,估计结果显示,为期两天的周末政策大大减少了工薪阶层4%的工作时间和公共部门人员5%的工作时间,同时增加了获得第二份工作3%的可能性以及减少每周花费在家务上的98到107分钟。


经济学院


2019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