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课程思政"四个一个"试点项目展示——何玲老师的思政课堂
2021-11-11 00:00
教务通知
314次阅读



以社会问题为导向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社会问题经济学”课程思政实践


经济学院  何 玲


   一、社会问题经济学课程介绍


社会问题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所有专业本科生的一门综合选修课,同时也可以作为全校各专业学生的拓展通识课,学习内容涵盖世界贫困问题、混合经济体制下政府价格管制、污染问题、犯罪经济学、教育经济学、贫困与歧视、大企业经济学、职业体育经济学、国际贸易问题、经济增长问题、失业问题、通货膨胀、政府收支与国债、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等。在教学中,首先介绍和讨论当代一些重要的社会问题;其次,提出一些与社会问题密切相关的经济学概念和原理;最后,把这些原理应用于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上。在教学方式上,除了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的讲授外,可以采用课堂讨论、撰写社会问题分析报告等形式强化对相关问题的理解。





二、课程思政与课程的深度融合


从本课程创设最初就把思政元素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与每一课程单元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通过每一个具体的社会问题的展示、解析和对可能的解决办法的梳理,让学生主动关注这些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使学生能够充分认知这些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影响和危害,提高思想意识,引导学生树立主人翁精神,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寄希望于将来学生们走向社会从事具体工作尤其是掌控一定社会资源配置决策权时能够基于以上认知做出更合理的资源配置决策,尽己所能地减少甚至从根本上消除这些社会问题的发生及其带来的影响,为推动社会经济生活朝向更美好的方面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思政课堂范例


在本课程的第四章污染问题的经济学解析中,通过与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合将主题设置为“加强环保 防治污染 强化绿水青山理念”。

首先通过对各类污染状况的图片展示让学生们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及加强环境保护的紧迫性。


其次通过观看相关的纪录片视频,向学生们介绍早在2005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尚在浙江省委书记任上到安吉天荒坪镇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后更是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发表评论指出“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从那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各个场合强调防治污染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强调要“算大帐、算长远帐、算整体帐、算综合帐”。他明确指出“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多次提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