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
2022-12-01 16:29
610次阅读

020100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


【学科简介】深圳大学理论经济学由经济学院和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共建。本学科现设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并设有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2),是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2013),获批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15)和广东省“冲补强”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2018),为深圳大学首批硕士点(1996)、博士点(2006)、博士后流动站中的唯一文科学科。经济学院是深圳大学最早具有高等教育(本科、硕士、博士)完整培养体系的学院,目前学院拥有经济学、金融学和会计学三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可为理论经济学人才培养提供完善的学科支撑。 2011年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经济学院成为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研究方向】经济学院招收理论经济学(0201)硕士研究生暂时不分方向。

【科研情况】经济学院目前现有教职工152人。专任教师117人,教授23人,副教授45人,助理教授和讲师4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超过88%。绝大部分教师是来自国内外名校的博士,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极强的敬业精神、较高的科研水平和国际化视野。学院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899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05人,非全日制研究生405人,共计3809人,约占全校学生数的1/6。部分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在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的论文。2018年至2020年,学院教师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和省部级项目21项。据不完全统计,学院近三年教师在国家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10余篇,其中SCI收录63篇,SSCI收录51篇,CSSCI刊源期刊55篇,出版著作16本。学院近三年教师所承担纵、横向课题到账经费3792.6万元。 

【培养目标】本学科遵循尊重个性、因材施教、鼓励创新、开放式发展的理念,培养具有较扎实经济学基础理论和功底,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知识全面,结构合理,具有国际视野与较强创新能力和实证研究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主修课程包括:《经济思想史》、《中级宏、微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中国改革开放史与经济特区发展史》、《计量经济学》、《专业英语》等。

【就业情况】本学科硕士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2016-2020年本学科硕士就业率达92%。就业行业中金融行业占比最高(占37.74%),其次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9.43%)、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占7.55%)、教育科研(占7.55%)。签约单位包括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市高新投集团、中兴通讯等。

杰出校友代表有:

钟若愚,2001年政治经济学硕士毕业,现任深圳大学教授、博导,山西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挂职),深圳市应用经济研究会会长,深圳市决咨委专家,深圳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工信部和广东省人文社科课题等,著作《基于物质流分析的中国资源生产率研究》获深圳市哲学社科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

陈翩,2002年政治经济学硕士毕业,Nathan Associates经济学家,现任职美国经济与法律咨询公司,系公司首位女性华人经济学家。新西兰 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 大学讲师。

周小云,2004年政治经济学硕士毕业,新余市十大杰出青年,现任江西省新余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副教授,兼中小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主持国家文化部、江西省教育厅、科技厅、文化厅等研究课题,著作有《中国水利兴修思想研究(先秦-1919)》。

罗海平,2010政治经济学博士毕业,“215工程”赣江青年学者,现任南昌大学教育部重点基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社科、教育部、江西省、国家发改委等省部级以上课题9项,在上海三联书店、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3部,发表CSSCI以上期刊论文30余篇。

伍凤兰,2005年政治经济学硕士毕业,现任深圳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经济学会理事。在《财政研究》、《澳门理工学报》等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专著两部,副主编著作9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以上课题十余项。主要研究方向为特区经济、制度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等。




020200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


深圳大学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紧密结合深圳产业,立足深圳特区,服务区域及全国经济发展。本学科在长期建设发展中形成了如下优势和特色:

1、学科建设经验丰富。导师团队的教学与科研内容紧密结合深圳经济特区及我国经济发展实践,形成了区域经济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风险管理与保险5个具有优势和特色的研究方向。经过长期建设发展,本学科导师团队共计59名,形成了稳定的学术传统和鲜明的学科文化,积累了丰富的学科建设经验。

2、学术研究具有行业影响力。本学科导师团队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省部级项目多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等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本学科教师团队知识及年龄结构优良、教学与科研实力强。近5年来,本学科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80篇,人均发表科研论文3.7篇,在《管理世界》、《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数量经济技术经济》、《中国工业经济》、《财贸经济》、《经济学动态》、《金融研究》、《OMEGA: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等被SCI、SSCI、CSSCI、CSCD、RCCSE收录及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共205篇,占比约73.2%;学科团队紧密结合区域及我国经济发展现实进行课题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及自科基金项目19项,主持省部级项目18项,人均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约0.49项;人均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约0.49项;主持横向课题195项,人均主持横向课题约2.57项,横向课题经费4882.699万元,年人均获得各类课题经费约12.8492 万元。部分研究成果得到应用,收到较好的社会效益。本学科团队的研究为应用经济学发展及解决经济实践问题做出了贡献。

3、地理位置优越。深圳大学立足深圳经济特区,毗邻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所在地丰富的经济活动为本学科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了绝佳的调研对象和实践环境。

4、研究生培养机制完善。本学科为硕士研究生设置了一定比例的学术研究型课程和实践型课程,强化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建设教学实践基地50余个,深圳大学经济管理教学实验中心被评为广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招收优秀留学生,选派优秀硕士研究生赴国外学习;优秀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在国内外权威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毕业生在攻读博士期间或工作中表现出色。

本学科为硕士研究生设置一定比例的学术研究型课程及实践课程,强化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建设教学实践基地50余个,深圳大学经济管理教学实验中心被评为广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目前拟开设的课程包括高级宏观经济学、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高级国际贸易、金融风险管理、产业政策与产业发展、资产定价专题、供应链金融定量分析、MATLAB程序设计等课程。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为100%,主要就业于三资企业、国有企业(银行、证券)、党政机关、高等教育单位、中初等教育单位、其他事业单位以及会计师事务所。

应用经济学包括的5个研究方向如下:

1、区域经济学

    本方向现有导师6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3名、讲师1名,全部具有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区域分工与专业化协作、区域间生产要素流动与贸易、共同市场与经济联合组织的建立、区域间竞争与合作、区域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区域经济矛盾与冲突、区际经济联系的加强及区内和区际复杂经济网络的构建、区域经济规划与政策以及区域经济调控等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生培养既重视学生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掌握,又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所有研究生在校期间均有机会参加科研课题和教学实践。毕业生应该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区域经济学专业知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观察、分析区域经济问题的能力和制定、实施某些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能力。

2、金融学

       本方向现有导师18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6名、讲师6名,具有博士学位的17名。主要研究领域如下:1)、数理金融与金融工程。以金融理论为基础,运用定量分析工具,推理和论证金融学理论及原理,构造和选择最有效的数学模型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解决现代金融市场运行中面临的主要课题;以人们实际决策心理为出发点,研究投资者的决策行为规律及其对市场价格的影响,探究最优投资组合策略;研究金融工具的创新、交易手段的创新、金融衍生产品的合理定价等。2)、金融市场与风险管理。以金融市场的主体、客体和金融产品的定价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公司治理、资本运营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框架,重点研究信贷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基金市场以及离岸金融市场效率;深入探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金融衍生产品开发和定价等问题;切实研究金融市场发展中的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问题。3)、国际金融与港澳台金融。强调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西方金融理论中有益的成果相结合;将国际金融的普遍性与港澳台及大陆金融的特殊性相结合;将国际金融、港澳台金融理论与国内金融实践相结合;利用深圳毗邻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这一独特优势,综合运用金融全球化理论、金融深化理论和金融监管理论,重点研究特区与港澳台金融一体化、金融监管合作与金融创新等问题。旨在培养具有专业基础扎实、创新意识强、适用范围广、综合素质高的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能为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作贡献的从事金融实务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及从事金融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毕业生应该具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和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基础,具有全面系统的金融实务知识,并能够熟练运用金融计量软件、阅读金融专业文献和相关资料。

3、产业经济学

 本方向现有导师 15 名,其中特聘教授 1 名、教授 5 名、副教授 6 名、讲师 3 名,全部具有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如下: 1) 、产业组织与产业创新。以产业组织为研究对象,研究产业组织理论的演变与发展,产业内企业间的市场关系、产业内企业间相互联结的组织形态,以及新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方法。旨在培养具备良好的产业组织理论素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2) 、交通经济理论与政策。基于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重点解决交通经济领域的经济问题,主要研究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交通运输规划与布局、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交通经济政策等。旨在培养具备优良经济学素养、谙熟交通运输知识、能够将产业经济基本理论与交通经济实践相结合的高级专业人才。 3) 、物流系统决策与优化。基于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强调智能物流与智慧物流等新兴领域,重点研究物流系统规划与管理,特别是生产物流系统的搭建、制造企业调度系统的优化、企业物流多维决策、第三方物流方案设计、物流算法优化等问题。旨在培养熟悉物流系统决策基本知识、掌握物流系统优化的常见方法、具备将物流系统决策与优化相关的先进理念与现代物流管理相结合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4) 、供应链金融。供应链研究和金融学研究的交叉结合,基于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重点解决供应链设计中的金融问题,主要研究供应链融资、供应链风险分担、供应链信用交易、供应链资金管理等问题。旨在培养同时具备供应链管理和金融学专业知识、能够在供应链设计中应用金融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4、国际贸易学

    本方向现有导师8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3名、讲师2名,全部具有博士学位,特色鲜明、人员结构合理、科研教学成果突出。主要研究领域如下:1)、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主要研究国际贸易规则与政策、高级国际贸易学、国际分工、世界各国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术语、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条款、合同商定与履行以及国际贸易方式等。2)、国际贸易实务。主要研究国际贸易流程、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贸易案例、国际贸易环境等。旨在培养具有良好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掌握国际贸易理论基础、政策与实务专业知识,熟悉多边贸易体制与规则及主要国家对外经贸政策,熟悉深圳市外经贸发展历史、现状与趋势,并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的外向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5、风险管理与保险

 本方向现有导师 12 名,其中教授 3 名、副教授 3 名、讲师 6 名,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年龄结构合理,知识结构互补。主要研究领域为保险管理、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和“一带一路”国别投资政治经济风险。以风险经济理论为基础,以风险量化技术为支撑,研究保险、金融、社会治理等领域中的风险管理问题,研究领域间协同性、系统性强。学术骨干学术背景涵盖经济、管理、概率统计等,在各领域已有多年的研究积累和研究生培养经验。旨在培养经济学理论功底深厚的高级风险管理专业人才。



027000统计学(一级学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经济学、数理统计和数据分析素养,能熟练地运用统计方法和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具备学术研究的基本能力;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识别、统计推断、模拟分析、大数据的多维度综合性评价等,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从事数据收集、大数据建模、计量分析、数据挖掘(统计学习)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学生以统计师、风险评估师、大数据工程师等为目标岗位,毕业后能在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应用研究和数据分析工作。

 

研究方向介绍:

1.经济模型与计量分析:经济模型与计量分析是统计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本学科方向包括现代前沿性统计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经济系统模型、计量分析、大数据建模与统计推断、模拟和测算等。主要特色是注重交叉并融合经济学、数理统计学、计量分析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数学等学科领域知识,运用经济模型与计量分析等方法围绕经济、金融热点问题展开量化研究。

2.数理统计:本学科方向主要研究涉及统计学的若干重要问题,如随机过程,经验似然,高维数据统计推断,统计学习与模式识别,大数据的统计方法等。主要特色是对高维数据降维的方法进行改良及优化,并对大数据展开更为效率的分析。

3.金融统计、风险管理与精算:本学科方向主要研究现代统计理论和方法在量化投资策略、金融大数据建模、风险管理方面的融合。主要特色是综合运用计量金融、统计学习、人工智能方法和风险量化模型研究金融市场中的投资与风险量化的问题。

4.大数据分析:本学科方向主要面向跨学科生成、处理大数据的研究,弥补数据理论和数据驱动应用与服务之间的差距,提高大数据应用水平,实现大数据的价值。主要特色是应用新型的生物统计学或数据挖掘方法,对医学健康领域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求把握其本质和规律性。

 


开设课程:高等统计学、多元统计分析、国民经济核算研究、高级宏微观经济学、时间序列分析、高级数量经济学、贝叶斯统计、数据挖掘、非参数统计和实验设计等。




120201会计学(二级学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的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强调基础理论学习与综合素质培养并重,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既深入掌握现代财务与会计理论知识,又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专业领域高端人才。

 研究方向: 本学科点有三个研究方向:1、审计;2、财务会计;3、财务管理

导师队伍: 本专业现有导师13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2名,讲师7名,均具有博士学位。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特点突出,各位导师分别毕业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暨南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理论水平高,研究成果丰富。本学科点近年来承担部省级等各类课题80多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产生了显著的学术影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21年,深圳大学会计学系的老师更是在国际顶级期刊the Accounting Review上发表了两篇论文,实现了零的突破。 学术带头人张建军教授,1995年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深圳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会计学会理事等职。著有《审计概念体系研究》等专著、译著及教材10余部;在《审计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译文90多篇,并多次获奖;主持财政部“九五”科研规划课题《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研究》等省部级课题多项。 

课程设置: 主要课程:审计理论研究、财务会计理论研究、财务理论研究、公司高级理财学、实证会计理论与方法、高级财务会计学、宏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 教学资源: 本学科点已同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大华会计事务所、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能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实践机会,即可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又可提高综合素质。 

培养特色: 基于会计学科具有很强专业性特征,本学科点非常注重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通过本阶段学习与实践,学生不但能够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学以致用,具有一技之长,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本学科点同时非常注重专业领域理论研究人才培养,有多名学生继续深造,考取了国内知名院校会计学专业博士生:林志伟,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博士;涂国前,中山大学会计学专业博士;郑培培,厦门大学会计学专业博士;胡宁,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博士。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工作满意度非常高,就业率100%。毕业去向主要有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大中型企业、政府机关和会计师事务所等。